坚守法律底线,让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

发表于 2022-12-31 18:46:16 | [复制链接]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坚守法律底线,让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

目前,网络信息事业蓬勃发展,面对层出不穷的新理念、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立法机关需要时间做出准确、全面、系统的法律规范。要使互联网快速发展,造福国家和人民,必须坚持底线思维,特别是法律底线。


一、坚持互联网法律底线的意义和价值
底线是最低限度,临界值,底线思维是控制风险、应对危机的一种思维方式。保持底线,即将风险和危机控制在可控范围内,其目标是促进矛盾向对立面的转变,取得良好的效果。法律底线是一旦触及就承担法律责任的边界,是行为主体自我约束的底线,也是不可逾越的红线。坚持法律底线,要求互联网主体严格遵守基本法律原则。
对于非公共权力机关的组织和个人来说,法律规范不仅难以记住,而且难以看出。绝大多数人没有实施过非法侵权或法律制裁,因为他们知道并遵守基本的道德准则和底线。虽然互联网主体不一定知道所有关于互联网的法律规范,但如果他们知道基本的法律原则和底线,绝大多数人就不会实施非法侵权。
虽然互联网已经发展了几十年,但仍有大量的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在此背景下,立法机关很难立即对这些新领域的新关系进行全面、准确、系统的规范。此时,明确和坚持法律底线不仅可以填补法律空白,而且可以避免仓促立法,阻碍互联网的发展;不仅可以防止大量不当行为的发生,而且可以保护国家安全、公共利益和个人权益不受重大损害;不仅给个人权利和自由留下更大的空间,而且为新产业、新商业形式、新模式的发展留下窗口;不仅可以为监管机构的有效监管提供必要的依据,还可以为主管机构的审慎宽容留下空间;不仅可以增强互联网主体的创新创业信心,减轻创新创业的心理负担和担忧,还可以提高互联网主体抵御干扰和捍卫自身权利的能力……可见,明确和坚持法律底线是平衡安全和发展、促进和规范、监督和自由的基本途径,是促进和规范互联网新事物健康成长的唯一途径,是维护良好的网络生态,充分发挥互联网功能,是避免和减少不确定性风险和损害的重要渠道,是建设网络力量,提高互联网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二、互联网法律底线包含的基本内容
坚持法律底线,必须明确法律底线“底”在哪里,“底”它是一条边界,是一条无法突破的红线。一旦突破,将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或被动局面,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底”它是最低目标或最低保证,以确保它能够“托底”“守底”“保底”,以维护既定的局面与态势。中国宪法和一些基本法分别对互联网应坚持的法律底线作出了相关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对互联网法律底线进行了相对集中的总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国家安全的底线。
    世界上任何国家都不允许任何组织或个人通过互联网危害其安全,维护国家安全是每个公民最基本的义务。宪法第五十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义务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不得危害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网络安全法》第十二条第二款、《数据安全法》第八条、《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十条明确规定了各组织和个人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第十五条所列的九项禁止行为大多与危害国家安全有关。
  • 公共利益、公共秩序(包括经济秩序)和良好习俗的底线。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互联网损害公共利益、公共秩序,不得违反公共道德和良好习俗。宪法第五十一条、第五十三条明确规定,民法典第八条、第十条明确规定,民事主体不得违反公共秩序和良好习俗。



  • 合法权益的底线。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他人(包括组织和个人、互联网参与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利和合法利益,宪法第五十一条、民法典第三条、网络安全法第十二条、数据安全法第八条、个人信息保护法有明确要求。
  • 诚实守信的底线。
    任何组织和个人在互联网上实施行为,都必须遵循诚信原则,遵守承诺,不得实施制假贩假、坑蒙拐骗等任何带有欺诈性的行为。《民法典》第七条、《网络安全法》第六条、《数据安全法》第八条和《个人信息保护法》第五条都有明确的要求。
  • 客观真实的底线。
任何组织和个人在互联网上发布信息,都必须确保信息的客观真实性,不得制造、传播谣言和虚假信息,误导网民和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八条规定:“个人信息的处理应保证个人信息的质量,避免因个人信息不准确、不完整而对个人权益产生不利影响。”民法典还要求民事主体实施民事行为,意思是真实的。
6.公平竞争的底线。
互联网实体(包括各种平台)从事民商事或经济活动,应当平等对待所有消费者,不得采取垄断协议、滥用市场主导地位或者其他不正当竞争手段限制或者排除公平竞争,扰乱市场竞争秩序,损害其他经营者或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反垄断法在这方面都有明确的规定。
应特别指出,互联网法律的底线是基本要求,而不是全部要求,互联网法律的底线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互联网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不当行为在特定时期的表现,可以进行相应的调整。
三、坚持互联网法的底线是系统工程
明确互联网法律底线的目的是坚持法律底线,坚持互联网法律底线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完成一场战斗。坚持互联网法律的底线需要所有互联网实体和互联网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努力。

  • 加强底线思维,使行为主体不愿触及底线。
    要让所有互联网实体认识到,只有坚持法律底线,才能不断最大化自身利益,稳步发展中国互联网,真正造福中华民族和全人类。
  • 完善制度机制,使行为主体不能或难以触及底线。
建立各种制度和措施,防止触及法律底线,建立制度和机制“隔离墙”通过对基础设施建设、算法和数据内容的系统监管、权力(权利)责任(义务)的科学配置、算法规则的指导、技术手段的应用、监督措施的加强、内部合规制度的完善,使互联网所有参与者与法律底线保持适当的距离。
坚持互联网法律的底线,必须综合运用政治、德治、社会治理、自治、智力治理和法治等手段,善于运用技术手段和互联网技术,发挥平台内部合规体系建设功能,在推广互联网应用和网络技术推广过程中,重视和支持网络安全技术的研发,增强网络安全保护和守法能力,建立政府监督、企业内部控制、行业自律、社会第三方监督“四位一体”三维风险防治体系;依法实施有效监督管理,防止和制止互联网触及法律底线,开展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动员全社会力量,依靠全社会共同努力,确保互联网运行安全和信息安全,为互联网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络问答

GMT+8, 2024-12-23 17:01 , Processed in 0.09197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