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万罚单!鱼跃医疗哄抬血氧仪价格,94元血氧仪涨到299?

发表于 2023-3-5 09:16:48 | [复制链接]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70万罚单!鱼跃医疗哄抬血氧仪价格,94元血氧仪涨到299?

哄抬血氧仪价格被罚270万

此前,由于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很多人纷纷购入血氧仪、布洛芬等医疗用品,其中不乏有人哄抬物价,发“XX财”。哄抬物价直接损害了广大消费者的利益,扰乱社会主义市场秩序,是一种投机违法行为。


近日,鱼跃医疗因哄抬血氧仪价格被罚270万元的消息登上热搜。据悉,鱼跃医疗利用市场供需紧张状况,大幅提高血氧仪销售价格,推动了血氧仪市场价格过快、过高上涨,其行为扰乱市场价格秩序,被江苏省镇江市市场监管局处以罚款并责令其改正。


根据镇江市场监管局的行政处罚公示,鱼跃医疗在产品生产成本仅上涨47%的情况下,将其平均销售价上调了131.78%。根据《价格法》相关规定,鱼跃医疗已构成哄抬价格的违法行为。因此江苏省镇江市市场监管局对鱼跃医疗开出了270万元的罚款。


去年年底以来,国内市场的血氧仪需求大幅上升,并出现一“仪”难求的态势。在此期间,作为医疗器械的生产厂家的鱼跃血氧仪涨价风波引发消费者信任危机。


有网友爆料鱼跃医疗同款血氧仪“之前官网88购物节实际94元到手,最近涨到299元”,还有网友称鱼跃官方旗舰店下单的产品已经到了中转站却被召回。


针对消费者质疑,鱼跃医疗回复称,召回是因为发错货,涨价问题则先声称价格由商家自行制定,后又表示因成本加大、优惠取消,产品价格上涨。但种种回应并未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随着疫情高峰趋于平缓,早在春节前血氧仪就可实现立即发货,产品价格也更为贴近“日常价”。同时,线下药房门店的血氧仪货源也得到了补充,可现场购买并提货。


鱼跃医疗官方旗舰店中,血氧仪售价回落至189元,并且没有提供折扣优惠。在收到罚单前,鱼跃医疗曾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多次强调,品牌的血氧仪产品没有涨价,仅因成本上涨,取消了折扣和优惠。


随着处罚结果的公布,已有不少网友涌入鱼跃医疗血氧仪产品评论区,指责品牌此前的“割韭菜”、“发国难财”行为。还有网友指出,当前的鱼跃医疗血氧仪售价仍然偏高。

“制氧机龙头”占据市场份额达60%

作为国内家用医疗器械龙头企业,鱼跃医疗哄抬物价的举动,与公司当前的体量并不相符。


鱼跃集团官网显示,集团旗下拥有80余家分子公司,以及鱼跃医疗、意大利百胜等10余个著名品牌。在北京、上海、南京、苏州、丹阳、西藏、德国、意大利等地建立了10大研发中心、7大生产基地,形成了完整的全球研发、生产、营销、服务网络,覆盖海外110多个国家和地区。


鱼跃医疗的产品涵盖眼科及视力保健,慢病监测,影像诊断及治疗、感染控制与消毒、呼吸治疗解决方案等多个领域。据报道,截至A股1日收盘,鱼跃医疗总市值达309.3亿元。


据显示,鱼跃医疗名下拥有760件专利,其中发明专利139件,实用新型专利361件,外观专利260件。


据了解,鱼跃医疗主营业务分为呼吸制氧、糖尿病护理、感染控制解决方案、家用类电子检测及体外诊断、急救与康复器械多个板块。早在2018年,鱼跃就曾在回复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制氧机在全球占有60%左右的市场份额,销售数量为全球第一”。在血氧仪领域,不久前鱼跃医疗旗下产品拿下了京东超70%的销售份额


作为鱼跃医疗呼吸治疗解决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制氧机一直是公司战略发展的核心业务。鱼跃开启长达20余年的持续重金、重兵投入。至今,围绕制氧产品已开展1000余项技术革新、组建105位研发工程师团队、拥有67项专利技术。

专利对企业发展的意义

1、保护自身的科研成果

申请专利首先是对企业科研成果的最大保护。无论是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将自己的创意和技术及时申请专利,这不仅是避免成果被他人免费剽窃,也是构建技术壁垒提升自我的竞争力,好的专利足以令企业立于市场不败之地。别人未经许可不得使用,如果无意中使用了你的专利技术,也需要付出巨额代价。

2、增加企业的融资机会、上市资格

专利技术有助于企业增加融资机会。最近几年,国内外资本到处寻找投资项目,而一个企业或项目是否值得投资,投资人越来越看重该企业或项目有没有的专利技术,以及有多少专利技术。如果企业针对其核心产品布局了大量的高价值专利,相信会对投资人产生相当大的吸引力。

3、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证,从而减免税收

专利技术也是企业评定高新技术企业、争取国家创新基金的必要指标。目前,各级政府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的扶持力度越来越大,企业一旦获得高新认证,就能得到相应的税收优惠和科研基金支持。在高新企业认证中,最硬性的指标就是拥有一定数量的专利技术。显然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需要企业长远的规划和积累。

4、提高企业的研发水平

目前我国专利申请量在不断增多,但通过认证的专利技术仍不多,质量也不高。

这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研发人员仅凭一己之力埋头苦干,利用自己的既有经验和专业能力研发,最后研发出一项成果,准备好资料向国家专利机构申请专利,却被告知撞车了,几乎同样的专利技术早已在国内外专利文件中出现。

如果技术人员能从申请专利的视角出发,及时查询相关专利文献和技术成果,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研发和改进,将会避免做“无用功”,企业自身研发水平也能提高。
回复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络问答

GMT+8, 2025-1-10 06:55 , Processed in 0.07790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