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破小”70年产权到期后怎么办?

发表于 2023-3-27 19:28:17 | [复制链接]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老破小”70年产权到期后怎么办?

今天是周二,今天说说房子的事,去年年初,好多媒体都在报道,中国上世纪50年代修建的第一批70年产权住宅,也就是好多人说的老破小,产权开始陆续到期了,该怎么办?
当时很多人提过一个方案,原拆原建。将原来的拆除,并在原地址修建新住房。这是一项以惠民为首要目标的工程,核心目标不是奔着盈利去的。主要费用来自地方财政,而参与执行的,也是国资企业。原拆原建的好处是,一来能极大提升品质,原来连电梯和独立厨卫都没有,现在都有了。二来还不用换地方,大伙儿也更容易适应。当时对原拆原建的报道里,有一句话,叫上海市已经做出尝试,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是,到底是怎么做的呢?好像很少有具体的消息。
但是最近,一位房地产领域专家,卢俊老师,对上海市最早的原拆原建小区,彭三小区,做了深度报道。并且专访了这回改造的主要参与者,上海彭浦新村街道旧住房改造办公室主任须炳荣。看完之后我发现,这件事真比我们想象中难很多。
先简单介绍一个背景,并不是所有小区都满足原拆原建的条件。目前,原拆原建需要满足三个条件。首先,必须是老旧公房。也就是,房龄50到70年,由国家租给个人的房屋。个人是凭承租卡居住,而不是产权证。其次,没有独立的厨房和卫生间,居住条件落后。最后,小区整体环境过差,比如雨天积水等,迫切需要改善。彭三小区就满足这三个条件。它位于上海市静安区彭浦新村,地段算是不错,周边的二手房,均价大概在6万元。
首先,为什么原拆原建难?难点不在于建筑,以咱们中国的建筑水平,盖个房子还不容易?难的,在于公平。就像那句话说的,好多人其实是,不患少而患不公。获得的新住宅,面积多少当然重要,但公平也一样重要。而这个所谓公平,又分三个层面,一个比一个难。
第一,是面积公平。这不难理解。你给我的新房面积,不能比旧的小。这看起来好像简单,不外乎就是在给新房的时候,在人家原来旧房面积基础上,再加上一部分面积。关键在于,各家各户的套内面积好办,但是,公摊的部分应该怎么办?
要知道,这些老房子是没有独立的厨房和卫生间的,这些都是公用,那么新房的厨房和卫生间面积,应该怎么计算?同时,有的旧房原来有阳台,有的没有。这部分在新房分配中,又该怎么计算?
你可能也发现了,很难有一套统一的计算公式。这就得纯拼耐心了。彭三小区的解决方案是,根据功能区来分别计算增量面积。比如卧室,都增加相同的面积,都变大了,大家都满意。再比如,厨卫增加的面积,按照原来的公摊面积计算增量,你原来的公摊越多,新房的厨卫面积越大。再比如阳台,每户都增加相同面积的阳台,而且统一不计入房本面积。这么一来,不管你原来的阳台是什么情况,现在都能获得更多。再比如,壁橱、杂物间,都有相应的计算方法。
但是,仅仅是做到面积公平,还不算完。因为还有第二个公平问题,也就是,户型公平。这就更难了。
比如,我原来的房子是30平方米,虽然小,但是是两居室,而且是大家公认的最好的东南朝向。你给我的新房,不能是面积变大,但是,户型变成一居,而且朝向变成西北。换句话说,你不仅要提供新房的便利,也要保留一部分旧房里,居民原本的居住体验。要知道,老房子的户型,那真是千奇百怪,要想还原谈何容易?
怎么办?你看,这也不能简单规划出几个统一的户型就完了,你得逐个房子规划设计。这就考验设计师的耐心了。彭三小区为了保留原本的户型格局,一共设计了282个户型,其间反复和居民核实。最终经过20多轮沟通修改,最终确定了94个户型。这比一般的商品房小区,要多出很多。
但是,就算解决了户型的公平,还是不够。因为还有第三个公平问题,那就是,楼层公平。这也很难。
因为老楼是没电梯的。因此一般二楼最吃香,既不像一楼那么临街吵闹,也不用爬太多楼,而顶楼最便宜。但是新房是高楼,有电梯,往往是中间偏上的楼层更值钱。你看,按照旧房楼层越高,新房楼层也越高的方式分配,肯定有人不同意。怎么办?
彭三小区最后制定的楼层分配方法是,原来是好楼层,分房后也是好楼层。注意,不是按高低分配,而是按照大家公认的好楼层的标准来分配。假设旧房总高是6层,新房总高是18层,那么分配方式就是,原来是2层的,对应的新房楼层是6到10层,不高不低,视野正好。原来是3层4层的,对应6到18层。原来是1层6层的,新房可以在1到6层之间选。这么一来,大家都能接受。
类似的细节还有很多。比如,在原拆原建过程中,因为新楼的土地使用效率更高,因此一定会有多出来的面积,怎么办?彭浦三区多出来的面积,一共有这么三个用途。一是进入所在的静安区政府保障房等民生工程体系。也就是作为民生工程的保障房。二是为后续拆改小区预留房间。三是作为市政配套。比如建设停车场、社区食堂、文化休闲场所,等等。
好,彭三小区的原拆原建,咱们先讲到这。你有没有从整个事情当中,嗅出一种味道?就是我们在一个复杂任务中,最需要搞懂的其实就是,弄清楚到底在跟谁打交道?过去一想到盖房子,总觉得这是在跟沙子水泥,跟混凝土打交道。但在彭三小区的改造中,你分明能感受到,从头到尾的每一个动作,都是在跟人打交道。哪里有什么公式、逻辑、方法论?不外乎是抓住每一个人的细微感受,然后体会它、琢磨它、回应它。
分享完了,希望带你一点启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络问答

GMT+8, 2024-12-23 06:30 , Processed in 0.07051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