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知识产权运营由来
知识产权运营是近几年才出现的新提法。运营是指对运营过程的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是与产品生产和服务创造密切相关的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
知识产权运营主要是指专利运营,概念也是在专利运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至今还没有明确的官方定义,根据2014年4月22日,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企业专利运营指南》,将专利运营界定为“通过对专利或专利申请进行管理,促进专利技术的应用和转化,实现专利技术价值或者效能的活动。”如果把其中的专利替换成知识产权,再结合运营的定义我们可以知道其大致含义。
简单的说知识产权运营指的是怎样将智力无形成果实现其有形价值,并使其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最大化的手段和过程的总称。
二、知识产权运营现状
以专利为例,我国已成为世界首个年发明专利申请量超过百万的国家,连续五年居全球之首。2016年我国受理国内外发明专利申请110.2万件,受权发明专利达50多万件,占全球总量近40%,超过排名在其后的美国、日本和韩国3个国家的总和。
但另一方面我国专利运营方面尚处于初级阶段,主要表现在:一是专利质量不高,虽然专利运营数量稳定继续增长,但核心专利比较少;二是运营模式单一,基本是采用许可、转让、投资等方式传统模式,转让仍然是我国专利运营的最主要类型;三是价值实现偏低。
高校、科研机构专利获取的驱动因素一般不是来自于市场需求,而是来自各种考核,其专利运营的程度很低;个人发明人的专利一般与企业需求相脱节,沟通的渠道不通畅,能够实现有效运营的普遍很低。同时存在着个人和企业的专利运营意识不强、专利资本运营的法制环境有待改善、专利运营成本高等因素制约。
三、知识产权运营对策
1.提高专利质量——稳固好知识产权运营的基石专利质量是知识产权运营的基石。
专利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专利价值,如果专利质量不好运营的再好也无法体现出运营价值。
2.创新运营模式——实践好知识产权运营的要求专利运营模式主要包括:许可、转让、投资、融资和诉讼,在现阶段也包括通过更加复杂的许可模式和金融运行手段实现价值。
这些传统意义上的专利运营已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运营模式创新是时代要求,势在必行。笔者认为一要加强专利信息平台构建。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建置一项市场导向的专利运营模式,搭建起供需双方的桥梁,避免通过过多的中间环节,保证专利运营的顺利、高效运行。
专利的价值评估需要对于技术、商业和视野等众多知识经验,非一般服务企业所能信任,专利实践初期一般资金风险较大,应以政府为主导,调动民间的资本和技术优势,既帮助中小企业孵化、发展专利技术,又能帮助本国企业应对诉讼,在未来的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
3.加强人才建设——培养好知识产权运营的骨干专利运营需要培养复合型人才。
这是由于专利运营的特殊性决定的,往往只有熟悉特定领域的技术和商业方向的人才能比较好的判断出专利的价值。我们还知道专利和知识产权具有科技和法律双重属性,而我们的教育体系是把二者分开的,懂科技的人不一定懂法律,懂法律的没系统学过科技,专利还分通信电子、生物医学、材料工程等不同专业,行业跨度大,隔行如隔山,专利运营还需要懂市场,这样的复合型人才非常缺乏。
1)从高校开始重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开设跨学科课程,实践中加强培养科技人员的市场意识,专利运营人员加强知识产权法律和科普培训;
2)通过社会人才招募,发现和选拔一批既懂科学技术又法律实践还懂市场营销的知识产权复合型人才,培养出若干知识产权运营骨干。
4.实现专利价值——较准好知识产权运营的目标充分实现专利价值是知识产权运营的最终目标。
首先,社会应增强专利运营意识。过去几年,随着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迅速推进,部分个人、企业和科研院所申请了众多的授权专利,如果这些专利闲置,无法转化为商业成果,也无法通过专利运营带来利润的话,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效果。
如果专利的价值仅仅体现在专利诉讼和商品的竞争优势的话,那么专利的本身作为无形资产的价值远远不能充分体现出来。专利不是躺在保险箱里的家传宝,也不是挂在墙壁上的荣誉证书,如何发掘专利的潜在价值是企业和知识产权运营机构需要认真思索的问题。其次在政策制度建设方面应建立更加完善的专利运营法律体系,使得专利运营过程做到有法可依,权责明晰。
四、结语
知识产权运营是一项系统工程,是知识产权实现其价值过程中各项工作的总称,不是简单的销售、交易、转让等词语可以代替的。知识产权运营不能只关注其中某单一环节,既要牢牢把握专利质量是知识产权运营的基石,又要努力创新知识产权运营模式,还要着力培养知识产权运营复合型人才等多方面入手,较准好知识产权运营是为了实现其价值的这一目标不动摇,知识产权运营工作做好了,有利于推动创新发展,有助于我国从专利大国向科技大国迈进的步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