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硬件配置同样令人颇为难受的还有IO。To be clear,四个USB3和一个HDMI 2.0无论以什么标准来看都能称得上是好用,而且跟CPU一样,对于一个2000价位的全新笔记本你真的没法要求太多,但我仍然坚持认为一个现代的轻薄本至少需要一个全功能的USB-C口才算合格。毕竟,使用一根USB-C线就能连接各种设备、与手机平板Switch共用充电器的体验真的是用过就回不去,字面意义的。同时,由于目前USB-A口的物理上限就是USB3.2 Gen 2的10Gbps,从战未来的角度考虑,USB-A这个接口事实上已经落后于时代了。当然,还是那句话,2000块的Picasso本子要求战未来某种意义上确实有点为了批判而批判了。
PCIe
在文章开头,我提到这台电脑是“笔记本拓展PCIe设备的新尝试”,这话一点不假。 在机器的后部,有一个扁长的接口,它就是这台电脑在功能上最大的特色。这个接口的学名是SFF-8611,读者可能更熟悉它的另一个名字:OCuLink。它能够提供up to 8条PCIe通道,连接显卡等标准PCIe设备,这意味着用户可以灵活地部署各类拓展卡,适应不同的使用环境。而且,OCuLink是标准的PCIe实现,这意味着除了原厂,第三方厂家和DIY发烧友都能根据自己的需求定制所需要的拓展设备。GPGPU加速卡?存储阵列?ASIC加速器阵列?You name it。
正如我前面所说,这篇评测的重点并不是电脑本身而是这套PCIe拓展设备和它在未来的可能性。在目前的form factor下,这台产品也许只能够作为玩具存在,无论是DP回传的问题还是缺乏供电灵活性的问题都十分严重,同时它硕大无朋的外观也让它在目前的市场上并没有太大优势。尽管机器本身作为基于Picasso平台的低价解决方案有一定的价值或意义,例如提供给家里并没有太多性能需求的老人孩子用作处理基本应用或上网课的办公本,但它的供应商实在是过于小众,在低价市场里想必很少有消费者愿意接受。但事实上,我个人认为,经过高度定制的OCuLink拓展方案在未来高性能移动计算环境下是有很广阔使用场景的。尤其是考虑到与Thunderbolt等方案不同的是,OCuLink是标准的PCIe公版物理实现,不仅可以做到更高的带宽和更低的延迟,还因为并不需要一个横插一脚的控制芯片,在设计、制造与售后维护等方面都有显而易见的成本优势。
例如,对于近年来比较火爆的UMPC/x86掌机来说,厂商完全可以在出风口位置设置一个OCuLink接口,并以此为基础设计一套一线式的支架/拓展坞 All in One方案,使用户能够将UMPC作为全功能的迷你主机使用。通过对PCIe通道进行拆分,厂商可以提供大量灵活的配置和拓展方式。而对于全尺寸笔记本电脑来说,完全可以通过将原本为独显提供的PCIe通道拉出,用一个专门的拓展坞安装全尺寸的独立显卡,平时当作普通的核显高性能轻薄本使用,在需要高性能图形方案的时候插上拓展坞就可以享受独显直连的高性能显卡,即使这与目前的TKST方案听起来没啥区别,但在拓展坞设计更为一体化后,这类设备的使用体验也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然而,由于OCuLink的服务器血统,它的标准实现并未考虑DP数据回传、设备供电等使用环境,这意味着如果设备厂商想要实现更符合笔记本电脑用户使用环境的方案就需要在OCuLink的基础上进行手动魔改,而这就会产生大量非公版的实现标准。如果运气好(或者参与消费级OCuLink的厂商没有足够的能力搞深层研发),大家达成共识,副厂解决方案最多最多只是无法使用DP数据回传或供电功能,这至少还算能用;但如果运气不够好,OCuLink的副厂实现之间根本无法相互兼容,这与之前的各厂商私有方案有什么本质区别吗?当然,如果运气真的好到爆棚,大伙儿坐下来开个会,制定一个de facto的行业标准,使得这些产品互相能够兼容,那就真的是消费者友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