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前7月,浙江进出口同比增长19.5%,增长贡献率居全国首位。至此,自2020年3月以来,我省已连续29个月实现进出口正增长,实实在在地挑起外贸大梁。
8月28日,一架商务包机由韩国首尔飞抵杭州,接来163名韩国客商,这是义乌今年组织的第三架国际采购商包机。疫情下,外贸人最愁的就是去不了展会、见不到客户。稳外贸,第一步就是想方设法打通堵点,见客户、抢订单。
浙江在全国首创组织商务包机和定期航班,打通了外贸企业的生命线。据统计,此前四趟从宁波出发的包机带回了超8亿美元的订单。“企业单独出去风险成本太高,有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组织统一进统一出,各方面都有保障。”浙江菲摩斯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曹刚说。
几个月来,浙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商务包机工作流程,这一经验正向全国推广。接下来,还有10余架包机将从嘉兴、义乌等地启程。
为了给量大面广的国内企业持续创造对接客户的机会,浙江千方百计打通企业参展渠道——继疫情初期推出“线上展”后,又支持企业以“代参展”模式拓市场、挖订单。
不久前,10家临海企业通过“代参展”方式参加德国科隆露营设备及园林生活博览会,一下子获得了1220万美元的现场成交额、5390万美元的意向成交额。“‘代参展’是由企业聘请展会举办地人员、合作伙伴帮企业介绍产品,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实地看样品、面对面谈生意。”省商务厅贸发处处长朱颖介绍,截至目前,我省共举办“代参展”13场,组织319家外贸企业参加,成交金额(含意向)超3.2亿美元。
除了包机和“代参展”之外,浙江还有更直接的抢订单招数——把市场搬到海外客户家门口。
今夏,义乌市场首个海外分市场——迪拜义乌中国小商品城正式投入运行。因疫情无法抵达义乌的境外采购商,在家门口就完成了看样、选品、下单。这个辐射周边中东、北非、欧洲等地近10亿人口消费市场的商城,将给浙江外贸带来更多商机。
当下,国际经贸环境复杂,国际市场需求放缓,全球都面临着订单收缩的挑战。在这样的环境下保订单,要打通通道,更要凭实力出圈。
今年1月至7月,位于绍兴市上虞区的杭州湾精细化工园区企业出口增长超30%。高增长的背后,是企业在复杂环境下紧握订单的实力。
欧洲原本是磺化产品的重要产地,然而受能源危机影响,本地工厂大量停产,无法向俄罗斯、南美、非洲、中东等地区供货,一大批订单出现缺口。
“6月中旬,我们接到了比往年同期翻倍的订单,嗅到了新变化。”中轻化工绍兴有限公司市场部外贸负责人介绍,企业上下立即动了起来,一边快速激活这类紧俏产品的储备技术,一边多方联系潜在客户,扩大产能,在最短时间内抓住了这一全新的订单机遇,陆续收到了追加订单。据统计,今年1月至7月,该企业出口额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71.28%。
像这样在机遇面前看得见、抓得住机会的外贸主体越来越多。今年,浙江出台对外贸易主体培育行动计划,积极通过挖掘未开展外贸业务企业的出口潜力,引导企业拓展跨境电商业务等举措,培育和壮大外贸队伍,力争到2025年底新增有外贸实绩的企业2万家。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
|